保护古建筑莫陷入实用主义
发布时间:2022/02/08
据报道,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拥有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号称“南京版大宅门”的明清古建筑群。然而这个古建筑群内部藏着一块“伤疤”――四五处古宅虽是文保单位,却因年久失修处境危险。
【短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古建筑最重要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商业价值或实用价值,而在于文物价值、文化价值,是文化遗产,不能让拯救这些古宅的行动因为各方意见和目的不一及资金等问题而陷入僵局。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好主体责任,不能让对古建筑的保护陷入“实用主义”的短视与误区中。
最新建筑新闻
- 建筑行业集体“反内卷”,行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2025/07/19
-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引人注目2025/07/19
- 7大方面21项措施!山东真金白银促民营建筑业企2025/07/19
- 中山这个镇,把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2025/07/15
-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竣工并开启运营 建筑高度207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