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旧居成历史建筑
发布时间:2022/02/08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杜娟 通讯员穗国规宣)记者昨日从市国土规划委获悉,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公布红线女旧居等52处建(构)筑物为广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二沙岛露天跳水台等103处建(构)筑物为广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该两批历史建筑认定后,广州历史建筑数量达721处。
《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以村落遗产为主,主要集中在白云、番禺、南沙三区,集中体现了广州周边村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构)筑物类型。其中太和镇北村的蟠翁书舍、苍屏书舍、月峯书舍、丽翁书舍共同组成白云区难得的书院群;济川江公祠、南清江公祠、江南村李氏宗祠、仲贵祖祠等祠堂则是广州周边村落保存较好、规模完整的广府祠堂建筑,体现了村落传统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岳溪村学校旧址规模较大,整体保存较好,是番禺区为数不多的民国时期学校,见证了民国时期通识教育在村落的发展。海傍后街78号民居则是番禺区少见并保存完好的,装饰工艺精美的中西结合大型民居。村落遗产还包括乡约、商铺、门楼等建、(构)筑物,如小龙村乡约、东里大街商铺旧址、滘心南堤水闸与滘心乡堤基宪示碑、德寿里门楼、先锋四巷门楼等,进一步丰富了村落遗产的类型。
《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单》主要为广州市越秀区和荔湾区推荐上报的历史建筑线索。名单集中体现了广州城市发展的进程,具有突出重点、集中成片、遗产类型丰富的特点。越秀区共27处,是广州公共建筑、摩登住宅、体现东山洋楼特色风貌和价值的建筑代表。荔湾区共76处,是广州商贸建筑、骑楼、体现西关特色的风貌和价值建筑代表。
第五批历史建筑大部分集中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功能包括居住建筑、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涉及骑楼、近现代住宅、近现代公共建筑、传统民居、祠堂等不同的建筑类型,体现了广州历史城区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越秀区新河浦三横路1号民居,农林上路二横路17、19号民居等建筑是越秀区典型的红砖独立小洋房,体现了民国时期的洋楼建筑风貌。广东大埔同乡会旧址、培正小学善正楼等建筑见证了民国时期文化教育在历史城区的发展。荔湾区荣珍酒楼旧址、蛇王福旧址承载广州市传统市民生活的记忆,也是荔湾商贸建筑的代表。和平西134号民居、幸福二巷新街7号、9号民居是西关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最新建筑新闻
- 建筑行业集体“反内卷”,行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2025/07/19
-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引人注目2025/07/19
- 7大方面21项措施!山东真金白银促民营建筑业企2025/07/19
- 中山这个镇,把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2025/07/15
-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竣工并开启运营 建筑高度207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