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借助媒体网络力量保护老建筑
发布时间:2022/02/08
半年不见,朋友们几乎认不出刘谦定了。57岁的他头发变得雪白,而且掉了一大半。“老天爷算是客气了,还给我留下了几根。白了也好,这叫鹤发童颜。”
半年前,刘谦定被检查得了膀胱癌,最近的几次化疗让他变成了这副模样。“得这个病等于是判了死刑,家人说,我就是管闲事、生闲气多了才得的这个病。”
刘谦定是武汉市一名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7年前,他从公务员的岗位上主动申请退休,专门干起了民间文保的工作。其间他不曾想到,保护老房子,居然会被拆迁户围攻,甚至被警察抓过,最终走到了身患绝症的地步。
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拆迁中,像刘谦定这样的民间文保志愿者只是保护城市历史的微弱力量。但一位民间文保志愿者的抗争记录,成为见证城市发展的独特注解。
清明节当日,记者在武汉市武昌区的街头第一次见到了刘谦定。站在记者面前的老刘,身穿的夹克极其普通,但一张并不显老的脸和极其稀疏的白发很不协调,反而让人印象深刻。
突发一场大病、经历了几次化疗的折磨后,刘谦定已经减少了外出进行民间文物踩点的活动。但见了记者的面,老刘还是抓住机会大谈民间文物保护的新想法。
刘谦定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出生于武汉市武昌区的昙华林,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痕迹的老文化街区。
受环境的影响,刘谦定从小就爱集邮、画画、收集钱币,还喜欢办墙报。最令刘谦定感到自豪的是,他的祖父曾是湖北新军炮手,参加过武昌起义,并加入了蛇山上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奶奶从小就爱讲这些故事,我从小就爱去看这些遗址,爱上了这些老建筑。”
7年前突然主动退休 专职搞民间文保
初中毕业后,刘谦定被下放到湖北省京山县农村。1971年,他从京山农村被招工到湖北省十堰市,成为二汽的一名普通工人。“文革没结束,很艰苦,一个星期上六天班。当时提倡先生产,再生活。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随后几年,刘谦定当了工厂里的销售和采购,这提供了他到全国各地出差的机会。趁着这些机会,他几乎看遍了全国各地的老房子。
1984年,刘谦定转干后被调到武昌区政府工作,并成为武昌区粮道街办事处的一名公务员。在此后的日子里,街坊们经常可以看到他骑着单车外出,“品读”老房子。也是在这个时候,刘谦定不断地查阅史料,寻访人物,终于成为武汉老建筑的活地图。“看得多了,觉得武汉的老建筑也不错,只是没有很好地挖掘。所以我就做了一个有心人。”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刘谦定刚好在武昌区昙华林居委会“蹲点”。在这个时候,刘谦定对昙华林历史进行了充分挖掘,对每栋老房子的建筑年代、面积、居住人都进行了登记造册,形成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的珍贵史料。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刘谦定的人生轨迹。位于昙华林的民国第一清官石瑛先生故居遭到拆毁,刘谦定坚决反对,引发关注后,最终把已经拆毁的半层按原样修复。经历了这件事,刘谦定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的紧迫性。
2003年,50岁的刘谦定从武昌区粮道街办事处公务员的岗位上主动申请退休,成为一名专职的民间文保志愿者。“当时许多人做我的工作,让我不要退。旅游局还打算调我去他们单位。但我要经常出去走,出去看。平时要上班,实在没办法协调。所以,我坚决要退,趁50岁时,还能做点事。”
初试“昙华林计划” 新增15处文物单位挂牌
随着城市开发的大潮涌起,众多的老房子面临灭顶之灾,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也不例外。昙华林所在的片区由于地处闹市,面临着被开发的危险。
为了永久保住昙华林的古建筑,刘谦定不断请人来看昙华林的老房子,每次和媒体朋友见面时,也是尽量约在昙华林,结果让昙华林的名气越来越大。随后,刘谦定趁热打铁,提议建设1平方公里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经过专家论证后,2004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将此建议纳入2005年~2020年武汉城市文化发展十五年规划。武汉市政府拟投入4.3亿元,用于这一街区的建设和维护。这一点至今都让刘谦定很自豪,“昙华林是一个小小的街区,新增15处文物单位挂牌,都是我搞的。”
2007年年初,刘谦定在邀请朋友一起探访老房子时,突然发现一处重要的抗战遗址——冯玉祥将军旧居被人揭了瓦,整栋大楼即将被拆除,刘谦定立即制止。为了保护这栋大楼,他将消息“捅”给了媒体。媒体的报道把拆迁单位惹恼了,打算继续强拆,关于大楼的保卫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随后,这条新闻被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发觉了,并做了一期节目。节目播出后,冯玉祥将军旧居终于得以保存。
如今,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和冯玉祥将军旧居都成了武汉市知名的景点,也是当地的新名片。“现在他们受益了,他们心里是感谢我的。”刘谦定笑着说。
成功例子不多 “呼吁保护但是拆掉更快”
可惜,“这样成功的例子很少,我呼吁保护,但是拆掉更快。”自从当上民间文保志愿者后,在刘谦定的记忆当中,痛心时远远多过高兴时。在7年民间文保路里,刘谦定不曾想到,保护老房子会面临如此多的困难,甚至还会被警察抓走。
武昌区白沙洲有一座老房子让刘谦定十分挂心。这栋老房子名为卢家老宅,是一座百年民居。老宅内雕梁画栋,还保存有私人的戏台。老宅记录了当年在此经营木材生意大户人家的生活,也是百年来武汉居民生活的白描图。但由于整条街道即将开发,卢家老宅也面临被拆的命运。
2004年一整年,刘谦定都在为卢家老宅的命运奔波。他请来了一批批专家、学者到现场查看,“凡是来了的人,人人都说好,人人都说要保护下来。”
2004年底,众多专家在武汉市东湖宾馆开会,卢家老宅终于被确定为武汉市的优秀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但仍未对外公布。“但当天晚上,开发商就得知了消息,当晚就有流氓上墙掀瓦,断电、断水。接着一天拆一点,一天拆一点。当时文物贩子也跑去抢文物,最后终于把5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全部拆完了。”
一个月之后,《长江日报》正式颁布了卢家老宅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但已经片瓦不存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2004年12月,卢家老宅开拆几天后,刘谦定还经历了人生当中第一次被当地警察抓的经历。刘谦定说:“警察把我抓去,问我,你拼命保护房子是什么目的,是不是为了多要钱,然后再和屋主分成。最后我在里面大吵大闹,我不犯党纪、国法,你凭什么抓我?”
数十拆迁户前来堵门 不让开工就不走
2005年,长江日报的一位编辑以刘谦定为生活原型,写了一本小说,名叫《白沙洲芦家》 “书里人物胡谦和的原型就是我。人走了有房,房拆了有书,这也是历史。”刘谦定说。
2007年夏天,由于旧城改造,武昌区保安街道面临拆迁,600~700户原居民拿了补偿款后即将搬迁,刘谦定又站出来反对。“武昌起义时,保安街是主要的进攻路线。在这条老街上,有清代的老房子,有百年老店。”
“要开发可以,但是要适当留一点。如果完全变成了一个现代社区,当时武昌起义的气氛就破坏了。”
刘谦定执著地反对,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极大关注。经过媒体曝光后,湖北省省文化厅下文,要求停工待查,并要武汉市督办。
消息一出来,开发商炸了锅,如果停止开发将损失惨重。随后,谣言不断传出,“说我们这里有古迹,不开发了。你们在我们这里拿的钱要收回。”这样的言论挑动了拆迁户对刘谦定的愤怒。
随后,荒唐的一幕出现了:一些老太太、老爷爷、残疾人坐上了一辆大客车,被送到了刘谦定家楼下。第一天来了几十人,把家里的门都搞坏了,但没有打人。来的人,有人管烟,有人管水。
“这些人天天缠着闹,一天不开工就一直闹下去。很无聊!我报警,打了110。前前后后闹了20天左右,隔两三天就来了。反正,他们说不开工了,就来闹。”
最后,就在这群人大闹刘家期间,保安街的老建筑还是全拆了。省市专家、大学教授随后来搞现场调查,但是此时刘谦定却沉默了。“拆都拆了,还有什么好调查的。”
悲喜交集的2009年 获最高褒奖却患上绝症
2009年,刘谦定经历了人生中的大悲大喜。2009年6月,刘谦定获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与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香港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等人同台领奖。这个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奖项,给了执著民间文保的他一个最高的褒奖。
但两个月后,他被检查出患了膀胱癌。“这等于是判了死刑,如果在服刑期间,不听医生的,随时可以被拉出去‘枪毙’。医生一再告诫,一个星期化疗一次,要少出去活动。”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谦定掀起的另一场文物保护大战激战正酣——为了修建地铁,武汉市地铁规划中拟拆除江汉路上一片上万平方米的老建筑。这是武汉目前唯一一条保存下来的书店街了。得知此消息后,刘谦定一直忙着找媒体,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地铁公司对话。
去年9月份,刘谦定开完刀,话都不能说,只能眼看着这场文保论战。10月份,他的身体刚刚恢复一点,就与武汉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刘文祥再度到处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将这些老建筑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这是记录武汉历史的老建筑,非常难得,拆了就没有了。”
“我们这个事就是掺沙子,如果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别人会说,凭什么要保?”刘谦定心里很清楚。
今年1月初,刘谦定第二次进了医院,他躺在病床上口述,让人写信,并附上图纸和资料寄给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请求国家出面保护江汉路老建筑。“因为单局长是去年给我颁奖的人,他说过有困难可以找他。”但最终令刘谦定伤心的是,江汉路上的老房子还是被拆除了,让位给了地铁。
最近,看着江汉路地铁旁推出的高档公寓销售广告,刘谦定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要是不生病,可能会搞得更激烈。”
7年有成功有失败 媒体与网民是救命稻草
一直致力保护民间的老房子,刘谦定的做法也引来了争议。是不是所有老房子都要保护?怎么处理好保护老房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这是刘谦定经常遇到的提问。
刘谦定说:“我不是抱残守缺的人,我保护的建筑是一定要能讲出道理的,是有故事的,有文化内涵的。我不是见一个老房子,就保一个老房子。”
刘谦定说,经济越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回归程度越高,文化重视的程度也越高。经济与文化就像是一条铁道的两条铁轨,历史车轮前进需要两条车轨,经济与文化的两条车轨要平衡,如果一边高一边低,容易翻车,要平衡才能开得快。“在美国,举目一望,百年以上的老房子比比皆是。中国有5000年历史,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凤毛麟角。”
“文化要传承下去,当代人就算活一百岁,也只是一个百岁过客。要善于发现,善于保护,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最后比的是什么,不是比钱,而是比个性,比文化。”
7年的民间文保路,有成功,有失败,有欢语,也有辛酸,可不可以从中总结出一套文保的成功模式呢?
刘谦定说,他具体的文保操作模式就是:借助媒体、网络的力量,最好让网络、媒体一起行动。“没有网友和媒体的支持,是不可能办成事情的。对民间文保来说,媒体和网络往往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最新建筑新闻
- 设计推动建筑绿色转型 数据赋能城市低碳发展2024/11/18
- 李强:着力推进好房子建设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2024/11/18
- 未变更设计更换楼梯施工方式 安徽一建筑公司被处2024/11/18
- 中移物联推出小微工程解决方案,助力建筑行业数字2024/11/18
- 第三届内蒙古建筑装饰设计“丝路杯”大赛结果揭晓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