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用建筑憧憬未来

发布时间:2022/02/08

轻盈的“紫蚕岛”和厚实的“汉堡之家”,是世博园区的两座建筑,前者是日本馆的别称,将在世博会结束后拆除;后者是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德国案例,将永久保留下去。迥异的外形、不同的功用,却一样通过最高水平的环保技术和创新的建筑理念,憧憬了人类美好的未来。

6000平方米的日本馆近江、近桥、近世博轴,要避免使用地桩,为了尽可能减轻建筑的重量,采用了使总重减轻一半的膜结构。三个触角、三个凹槽使得这座建筑的外形酷似卧蚕,凹槽在下雨的时候将雨水引入馆下层的储水空间,通过水蒸发来促进空气的流通,像空调一样调节建筑的室温,凹槽不但是整个日本馆换气系统和制冷系统的中枢结构,也是支撑房顶的支柱;外表高度透明的薄膜内含太阳能电池,能够高效透光和发电。

这是一座会呼吸、采用了大量先进环保技术、充分模拟了生命体特征的建筑物。在日本馆馆长江源规由看来,这座通过循环系统和太阳能系统来供电的展馆就像人体,喝水以后身体温度会降低,阳光照射以后会变暖,调节着自己的体温。

日本馆的主题是“技之和·心之和”:人类在面临全球变暖、水资源等全球性课题时,解决的各类技术应运而生,在有效利用这些技术打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要拥有一颗对地球、人类和下一代的关爱之心,通过对自然的尊重、彼此之间的关爱来获得对未来的信心,达到“心之和”。这座泛着萤光的紫色建筑,就在世博园区内呼吸并生存着。

和“紫蚕岛”不同,“汉堡之家”在建设之初就做了长期准备,打桩深达35米,插入地热管、安装了地热设备,运用了传统的汉堡红砖外墙和极富现代气息的线条,是中国第一座“被动房”。

“被动房”(Passivehouse)———达到了最高节能标准、不需要外部能源的节能建筑,每平方米每年能耗仅50千瓦时,而在德国,一座普通的房子相同面积每年能耗达360千瓦时。目前,全球有2万多所房屋得到了这种“被动房认证”,德国有500个,在中国“汉堡之家”还是第一个。

作为主动节能的“被动房”,“汉堡之家”可以用屋顶的太阳能装置和地热设备独立为自己提供能量,通过整合地热和通风系统,达到冬天供暖和夏天降温的效果,具备热回收功能的空气置换装置将为室内提供新鲜风源。哪怕在盛夏的上海,“汉堡之家”的室温也将保持在25摄氏度。德国汉堡驻上海联络处首席代表、汉堡之家总代表LarsAnke说,“汉堡之家”的参考建筑是位于汉堡新城区“港口新城”沙门码头的H2O大楼。

“汉堡之家”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45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备占据了大半个屋顶,满足了“汉堡之家”大约80%的用电需求。与此同时,深埋地下的热泵装置与地下管网连接,先是采集地热,然后依靠安插在楼板里的管道系统,向屋内提供采暖和制冷所需的能量。

“这种房子对建材、隔热功能要求很高,我们几乎在中国找到了建筑所需的所有材料,砖块、金属、隔热的门窗。”LarsAnke说,结合了上海的气候特点和地质环境后,“汉堡之家”被提升到最先进的生态标准,这座建在世博园内的“汉堡之家”环保标准高过了它在汉堡的母体建筑。

这样看来,“被动房”并不被动,它恰恰是人类主动探索、降低能耗的成功实践。生动的“紫蚕岛”和精致的“汉堡之家”,在向世人展示全球最高环保技术的同时,也让人们对于更舒适的生活空间、更节能的现代建筑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返回列表>>

最新建筑新闻

微信手机号:13718913222复制

 

微信号:A81110555复制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