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建筑演绎“东莞速度”

发布时间:2022/02/08

  东莞援建,映秀重生。历时8个月的规划,11个月的工程援建,映秀变化正以天计算,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未来,映秀将作为一个五星级的旅游小镇重新站立在世人面前。而这个凤凰涅槃的温情小镇血脉里,“遗传”着太多东莞“基因”。

  映秀重生演绎“东莞速度”

  穿过都汶高速隧道,未见映秀,先闻轰鸣机器声。拔地而起的楼房建筑,阻挡了前望的视线。漩口中学遗址犹在,但映秀巨变,让人萌生穿越之感。

  无论是震初的残垣破壁,还是后来的板房连排,映秀都是一马平川。而现在要想看清映秀全貌,不能再站在河堤,而要到山上的渔子溪村。

  新建的两座桥梁横跨在水流澎湃的渔子溪上,三号桥梁可直通“东莞路”。这条铺设精细的石板路一直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关注,而今,这条路旁的安居房正在进行外部的最后装潢。古羌风格、川西民居特色,古色古香,“东莞大道”尤像古装电视城。

  按照计划,东莞援建项目将于2010年9月基本完成。从2009年7月援建组工程处正式进场算起,浩大的“交钥匙”工程工期仅仅只有一年。

  东莞援建项目共有36个“交钥匙”项目,截至昨日,映秀3座市政桥梁已完工,部分完成了栏杆安装,正进行风貌建设;62栋安居房已建成6栋,56栋封顶开始进行内外装修;中心卫生院、地震纪念馆竣工;供水厂、农贸市场已完工;渔子溪和岷江堤防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97%和99%。

  2010年5月7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率四川省650多名援建代表来到映秀镇,实地考察映秀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映秀重建取得的可喜巨变,令与会代表目不暇接,刘奇葆感叹道,“映秀重建的东莞速度是一个奇迹,映秀变化以天为计量单位。”

  东莞精神

  攻坚克难 敢啃硬骨头


  “如果没有困难还要城建局来援建么?叫我们来就是要攻坚打硬仗,啃碎硬骨头。”工程管理处主任、城建局局长丁海潮经常这样“咆哮”。

  “震中映秀重建难度之大,重建之处主要集中表现在设计难、施工难和协调难。”市援建组组长陈林佐说。

  由于映秀重建关注度最高,规划历时8个月,直到2009年5月9日,总体规划才获批准,这时离中央提出“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完成”仅剩下1年时间。而此时广东其他援建兄弟市早已开足马力、机器轰鸣,东莞在起跑线上慢了三拍。还有是协调难,工程处来到映秀发现,援建项目的各种设计之间衔接并不连贯,甚至标高都不一致,部分施工图纸还没出炉。而且,异地援建不同在东莞,在工地协调和处理各方关系时只能靠援建人员现场发挥,协调难度相当突出。

  如果上述困难还能靠人的意志解决,那映秀地质条件差,天气恶劣,施工场地狭窄,电力供应不足,交通运输不便,材料组织缓慢等,便是更考验援建人员援建精神和工作能力的客观难题。

  “如果没有困难还要城建局来援建么?叫我们来就是要攻坚打硬仗,啃碎硬骨头。”工程管理处主任、城建局局长丁海潮经常对工程处工作人员“咆哮”:关键时刻能打硬仗,最后才能打胜仗。

  援建工程能迅速展开,与工程处在工程启动之初,把问题逐一梳理有很大关系。针对映秀重建管理机构多、力量分散现状,城建局上至丁海潮,下至工作人员,不下十多次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最终成立了映秀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实行集中指挥、集中协调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效果,大大整合资源提高援建效率。

  映秀镇区规划建设面积只有0.76平方公里,十几家施工单位、上百项工程同时开工,场地捉襟见肘,施工摩擦多、冲突多。为了统筹抓好施工管理,留守映秀的城建局副局长朱利民组织援建人员自我加压,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将工期倒排到天,督促施工单位昼夜施工、交叉作业,加足马力抢进度。

  在映秀镇政府普遍流传的一个版本是,在理顺各方关系,抓好拆迁、设计、电力供应等协调工作中,朱利民经常厚着脸皮,硬着头皮,不厌其烦地与当地各级部门磨嘴皮。映秀镇政府工作人员只要在大院内听闻朱利民那些不咸不淡的四川话,就知道他前来“必有所求”。

  树立东莞品牌 打造精品工程

  建设工期短,不代表工程质量会逊色。相反,对映秀所有援建工程,东莞的建设者始终坚持:树立东莞品牌,打造精品工程。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多次视察中,四川省和阿坝州主要负责人对东莞人多次表示,“你们为映秀想得很周到”,“映秀人住上这样的房子一定很舒服”,“映秀的房子建得比东莞的还要好。”

  面对高评价,东莞当之无愧。“映秀的建筑设计标准,均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工程处工程部主任杨成说,东莞在援建中实行“人海战术、车轮战术”,绝不简化任何一道工序,保证在映秀修建的建筑,比东莞还要结实。杨成说,由于震后土质松化,为寻找到持力层,部分建筑的地基打得很深,一些三层的楼房,地基就有两层高。

  作为国家和四川、广东两省都寄予厚望的“抗震建筑示范区”,一些新技术、新设计也在映秀应用。映秀的建筑设计,多由华南理工、同济大学、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几个单位“操刀”,每栋建筑的抗震技术不同,但都是出自名师之手,其中不乏何镜堂等国际著名设计师。

  例如,映秀中心卫生院的楼梯间四周布置了剪力墙,可确保结构刚度和应急逃生通道的安全。同时还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99个立柱绕外廊而立,每个立柱下面铺有90厘米厚的橡胶隔震支座。特殊的橡胶隔震支座设计看起来不大,但对地震波有显著的减震效果,由于安装时要不断调试,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还有震中纪念地的外墙面,全部采用了木清模新技术工艺。这项工艺看起来有自然的木纹机理,体现了厚重和质朴。木清模做工要求精细,只能靠人手施工,一名工人就算日夜兼程,一天时间也只能完成一平方米工作量。但东莞人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映秀做的地震纪念地外墙,在完工后有望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木清模墙面。

  东莞形象

  用情用心用力援建


  未来,映秀将会作为一个五星级的旅游名镇重新站立在世人面前,映秀旅游品牌战略策划项目出自成都著名策划人杨健鹰之手。

  因工作关系,杨健鹰经常要与陈林佐、丁海潮、朱利民等接触,也对东莞人有了初步了解。

  在工程处墙上张贴的每天更新的晴雨表、工程进度表、任务分解表给杨健鹰留下很深印象,“东莞精神、东莞速度不是喊口号,而是一种渗透到每个细节的一种工作作风”。

  对此,四川摄影家协会的杨青也深有同感。杨青每周都会定期来到汶川各工地,用镜头记录重建点滴变化。在一大堆未分辨地点的工地图片中,杨青总能第一时间找到属于映秀的画面。

  杨青说,其他灾区的援建现场,总会或多或少出现车辆、人员交错混乱场面,唯独东莞的工程管理能做到有条不紊,管理细致到每一处,“用摄影的角度来诠释,就是东莞对工地的管理很有美感和层次感。以挖机为例,东莞的每台挖机在使用后都会清洗,没有一台会是脏的”。

  杨健鹰说,东莞人援建毫不浪费,且做事坚持原则。一次,杨健鹰看到朱利民与映秀镇的工作人员在开会,起因是映秀方面希望改动已将近完工的工程。朱利民在会议室据理力争,认为既然规划已定,工程快完,没必要造成不必要浪费,最终成功说服映秀方面。

  映秀镇委书记廖军说,东莞人不但做事认真,生病、节假日坚守在援建一线,毫无保留地把东莞的管理水平带到映秀,而且并没有因为来援建而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工作务实生活低调,做事有商有量,把东莞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廖军毫不忌讳地说,在工作上偶尔与东莞人“争吵”,而且每次“争吵”之后,事情也会变得更完美,感情也会更好,对东莞人也更佩服。“援建工作可深可浅,可东莞人却充满责任感,把援建工作当做自家的事,用情用力用心地帮助我们援建。”

返回列表>>

最新建筑新闻

微信手机号:13718913222复制

 

微信号:A81110555复制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