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告诉你未来建筑生长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2/02/08
![]() |
![]() |
![]() |
![]() |
经典:建筑
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水晶宫震惊了世界。
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已成为巴黎的象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哪一个将成为对世界产生影响的经典作品?
中国馆的“东方之冠”、英国馆的“蒲公英”、日本馆的“紫蚕岛”、俄罗斯馆的“文明立方”、荷兰馆的“快乐街”、芬兰馆的“冰壶”、沙特馆的“月亮船”、阿联酋馆的“沙丘”……光从这些世博展馆的名字,就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而走进世博园区,最先给游客带来心灵震撼和视觉享受的,也往往是这些具有独特造型和创新理念的展馆建筑。
无怪乎长期研究美学的八旬学者李泽厚走进世博园时说:“这次主要就是看建筑,建筑是最能长久影响人们心理的艺术形式。”
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郑时龄看来,上海世博会与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相隔十年。十年间,无论在观念、材料、技术上都有新的进步。上海世博会作为“世界建筑博览会”,不仅可以看到世界建筑的最新发展,更可展望城市建设的未来。
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上大下小,形如层层叠起的斗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东方韵味。夕阳下,中国馆的“中国红”如梦如幻。英国馆则颠覆了英国绅士的传统形象,浑身长满了60686根“触角”,随风轻轻舞动,整个展馆像有了生命力一样在空中飘动。德国馆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主体由四个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
但更引人注意的是,在外观美的背后,世博建筑还是一道环保绿色的音符。
中国馆高大的红色身躯里面,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基本做到电力自给;日本馆紫色的外衣其实是一层能发电会呼吸的膜;瑞士馆的外墙用坚硬而可降解的大豆纤维做成;意大利馆的透明水泥墙可以透过阳光,从而节约室内照明电力;卢森堡馆的钢铁外表不需要涂刷任何涂料就能使用数十年;马德里馆的竹屋冬暖夏凉;汉堡馆甚至不用空调就能保持恒定舒适的温度……
而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性保留建筑的“一轴四馆”,更是每个角落都体现着绿色环保元素。
站在世博会主题馆内向上眺望,屋顶处根根钢材密密连结,上面遍铺大型菱状玻璃组件,神似上海旧式“老虎窗”。令人称奇的是,通过内夹的太阳能电池片,看上去是透明的屋顶,阳光却在洒入场馆的过程中,便已转换为清洁电力。谁能想到,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本身就是无污染的“发电机”,也是我国乃至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呢?
如同6个透明花瓶般的阳光谷错落穿插在一束轻盈云径中的世博轴,更是节能建筑的典范。69张透光率只有10%的张拉索膜,张拉最大跨度接近百米,是当今世界强度最高的膜材。而阳光谷则将阳光、空气、雨露顺利引入世博轴的地下两层空间中,雨水顺着阳光谷玻璃面流到地下,不但能保障世博轴的日常冲洗需求,还能供给世博公园的绿化灌溉……
有意思的是,除中国馆、主题馆等东道主展馆之外,不少融合“中国元素”的外国展馆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向主办国致敬。
意大利馆建筑的不规则分割,借用了中国的“游戏棒”,有趣的是,上海人有一种游戏叫“游戏棒”,而在意大利语中,这个游戏就叫“上海”。西班牙馆采用了独特的“藤板”材料,由8524块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编织”成西班牙馆流线型的外墙,它们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日本馆则通过“过去”展区的遣唐使、西阵织等,突出展示了中国文化、技术在日本的传承。波兰馆用剪纸来体现两国文化共通处……
未来的建筑什么样,上海世博已经告诉了你。
最新建筑新闻
- 五大钢铁集团总部大楼:谁更宏伟?不锈钢建筑?2025/07/05
- “打印”一栋楼!邯郸建成全国最大3D打印整体建2025/07/05
- 深圳乐高乐园最大单体建筑已封顶2025/07/05
- 2025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宣贯培训班举2025/07/05
- 粤港共筑模块化建筑新篇章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