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建筑何以如此“短命”
发布时间:2022/02/08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一些高楼大厦出人意料地“短命”。建筑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这是高速发展的中国不可承受之重。(《光明日报》)2007年1月,曾是西湖边最高楼的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2009年2月,曾是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年仅“15岁”。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即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建筑的频繁拆建,可以为政府官员谋取巨大利益,却不需要让其付出代价。那么,作为决策的拍板者,按自己利益的需要,说拆就拆,只会愈演愈烈。加大随意拆楼的风险成本,已是势在必行。
最新建筑新闻
- 建筑行业集体“反内卷”,行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2025/07/19
-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引人注目2025/07/19
- 7大方面21项措施!山东真金白银促民营建筑业企2025/07/19
- 中山这个镇,把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2025/07/15
-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竣工并开启运营 建筑高度207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