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哪里打过洞? BIM用大数据告诉你
发布时间:2022/02/08
上海交通大学日前宣布,其开发的“BIM协同平台”在申通地铁、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多个试点项目中通过测试,并取得著作权证书。
中国被称为世界最大工地,从新建到旧改,随着每幢楼设计图纸的实现,建筑大数据都在实时产生。这些大数据如何记录、留存、分析、挖掘?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让一种业界流行、名为BIM 的“建筑信息模型”一战成名。
BIM可以把存储在城建档案库中的工程蓝图、CAD电子图纸,按统一数据标准,变为同一种“语言”,转换成协同平台上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包括工程竣工交付后改建、扩建等新生的数据信息,构筑起一座建筑意义上的智慧城市。比如对二手房进行修葺,那么之前业主对房屋做过几次改造、哪堵墙拆过、哪里钻过洞,都能在协同平台上被清晰标注。
经过“BIM协同平台”的大数据处理,在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房屋结构一旦需要改变,不同工程师可迅速在平台上获悉被修改的数据。上海交大BIM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邓雪原表示,“BIM搭建的协同平台就像时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某一方面的建筑数据更新状态,其他方面也能看得见,并对各自图纸作出相应调整,避免实际施工时多专业图纸之间‘打架’。
最新建筑新闻
- 建筑行业集体“反内卷”,行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2025/07/19
-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引人注目2025/07/19
- 7大方面21项措施!山东真金白银促民营建筑业企2025/07/19
- 中山这个镇,把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2025/07/15
-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竣工并开启运营 建筑高度2072025/07/15